目前人口老龄化现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主题之一,据报道,到2000年,世界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6亿,其中2/3在发展中国家,并且老龄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因此,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重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比单纯延长寿命更有价值,但WHO对老年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指出,老年人口腔疾病患病最多,但最不受重视,在我国,80%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这些人口文化水平低、经济背景薄弱,口腔疾病患病率高,患病程度严重,常常导致牙齿缺失、牙列缺损直至咀嚼功能丧失。咀嚼功能丧失程度已成为评价老年人全身和口腔健康状况的不可缺少的指标。
牙列缺损是由于许多种口腔疾病所导致的一种常见的缺损畸形,主要表现为上颌或下颌牙列内不同部位及不同数目的牙齿缺失。我们知道,生长在牙槽骨内的上下颌牙齿,分别连续排列成上下牙弓,在牙弓内的牙齿紧密连接成为整体,互相支持,保持牙齿在颌骨的稳定性,从而发挥最大的咀嚼功能,促进消化,有利于全身健康,完善的功能还可增强牙周组织的健康,保持颌面部软组织的丰满度,利于美观并有助于发音准确。当各种原因造成牙齿缺失,便形成了牙列缺损,而使得咀嚼器官的完整性被破坏。
据WHO资料显示,老年人有咀嚼困难的比例为20%--60%,戴义齿者随年龄增大而增多,其中女性45%--87%,男性32%--87%。我国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65-74岁年龄组无牙颌率为10.51%,全国城乡居民35-44岁年龄组需要全口总义齿者占3.67%,5.35%需要上颌局部义齿,8.75%需要下颌局部义齿,到65-74岁组相应数据已分别增至29.08%,13.12%和13.30%,而相应戴义齿率只分别为8.76%,3.91%和1.57%。由此可见,牙列缺损是困扰老年人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急待解决的疾病之一。
许多口腔疾病都可造成牙列缺损。其中因龋病导致的拔牙是造成牙列缺损的最主要原因,据报道,因龋病导致的牙列缺损占56.6%。其次,牙周病患者由于牙周支持组织的渐行性破坏,牙槽骨吸收,致牙齿松动、脱落或被拔除,也是造成牙列缺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外伤、颌骨疾患如颌骨骨髓炎、肿瘤等都可造成牙列缺损,除老年人外,在儿童生长发育期间,由于内分泌障碍、疾病、遗传、营养不良等全身因素都可因影响颅面部、颌骨及牙齿的发育而形成牙列缺损。
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牙列缺损后,会引起程度不同的咀嚼功能减退,增加了胃肠消化功能的负担,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全身的健康。牙齿缺失后,相邻的牙齿向缺隙处倾斜移位,对颌牙过长,造成咬合关系紊乱,导致食物嵌塞、产生牙周病。缺失牙过多时,少数牙要承担全部的咀嚼功能,负担过重,对余留牙齿、牙周组织、神经肌肉系统以及颞下颌关节都会造成创伤性损害。除此之外,还可影响发音,产生不同程度的发音障碍。并且由于牙齿缺失后,牙槽骨萎缩,唇颊部软组织因失去支持而内陷,面部垂直距离变短,鼻唇沟加深,面部皱纹增加,影响美观。
当老年人牙列缺损后,要综合考虑全身情况来决定是否修复。如果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无法耐受治疗操作、或患有严重口腔粘膜病或未经治愈的恶性肿瘤时,不宜修复。或因第三磨牙缺失,或缺牙间隙变小,或对颌牙过长接近缺隙区牙槽嵴粘膜,对咀嚼、发音、美观无影响,也不对剩余牙齿或颞颌关节造成损害时,可不必修复,除此之外,所有牙列缺失均应及时修复。
牙列缺损一般采用义齿来进行修复,一个理想的修复体应满足以下条件:对口腔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不良刺激,机体容易适应。修复体的解剖外形有助于口腔卫生,容易自洁,促进局部组织的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可恢复口腔正常的功能,恢复牙列的完整性、重建良好的咬合关系,并不使余留牙和所覆盖组织负荷过重而造成创伤。最后,修复体的外形还应有助于美观,与其他牙、肌肉、颞下颌关节及面部外形相协调。也就是说,一个良好的修复体,是要恢复或重建原有的解剖外形正常生理功能,维持组织的健康,重新建立一个协调的口颌系统。
到下一个世纪,老年人数量将继续增加,如何加强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也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重要环节。
以上就是“老年人牙列缺损(缺牙)的防治”的全部内容!温馨提示:整形有风险、选择医院、医生还需谨慎。
相关问题
相关文章
2021-01-16
2021-01-23
2021-10-04
2021-10-04
2021-10-04
202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