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已在骨科、牙科等专业开始临床使用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课题组在国内首次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TAVI),成功为一例77岁高龄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患者实施了TAVI规划与导航。
目前在医学领域,3D打印已在骨科、牙科等专业开始临床使用,但在心脏外科的应用刚刚起步,国外仅有极个别报道。
TAVI与常规开胸手术有很大的区别,医生在手术中无法直视心脏全貌,更无法切开心脏观察其内部细微结构,因此术前影像学评估与术中导航至关重要。
但目前无论CT、MRI、B超等检查都只能在屏幕上提供二维视野,术前主刀医生需仔细研究和测算患者的心脏及主动脉影像数据,并在自己头脑中二次加工,重建成立体构型,据此在手术中选择合适的人工瓣膜型号,确定DSA球管投照角度,规划导管进入线路,判断瓣膜释放位置。
而3D打印技术则可将患者的二维影像数据转化成栩栩如生且实物大小的心脏模型呈现于医生眼前,并可提供更多传统影像学检查难以显示的丰富信息,从而将上述复杂过程大大简化和标准化,使得手术更准确安全。
术前,该院心外科微创团队与心超室和影像科通力协作,仔细研究TAVI融合3D打印技术的可行性,然后心外科采集了该患者高分辨率CT及心超影像,借助3D打印处理软件,为其打印出完整的心脏及主动脉3D模型,并据此制订了周密细致的手术规划与实施方案。
术中,心外科魏来副主任医师将原有手术步骤进一步简化,仅耗时1小时即顺利完成TAVI,患者X线暴露时间比既往缩短一半,造影剂用量减少1/3,术中、术后生命体征非常平稳,复查显示人工瓣膜定位准确、工作正常。
以上就是“3D打印已在骨科、牙科等专业开始临床使用”的全部内容!温馨提示:整形有风险、选择医院、医生还需谨慎。
相关问题
相关文章
2021-09-27
2021-09-27
2021-09-27
2021-09-27
2021-09-27
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