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分类法是由Angle医生在1899年提出的,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错颌畸形分类法。
Angle认为,上颌骨固定于头颅上,位置相对恒定,上第I恒磨牙位于上颌骨颧突之下,稳定而不易错位,于是以上第1恒磨牙为基准,根据上下牙弓间的前后关系,将错颌畸形分为3类。
(一)第1类错颌——中性错颌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
即当正中颌位时。
上第1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第1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
若全口牙齿无一错位者,称为正常拾,牙列中有错位者,则称为第1类错颌或中性错颌。
第1类错颌的表现有牙列拥挤、上牙弓前突、双牙弓前突、前牙反颌、前牙深覆颌、前牙及双尖牙开颌和后牙颊、舌向错位等。
(二)第2类错颌一一远中错颌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牙弓或下颌处于远中位置,磨牙为远中关系。
在正中殆位时下颌后退1/4个磨牙或半个双尖牙的距离,即上下第I恒磨牙的近中颊尖相对时,称为轻度远中错殆关系;当下颌再后退,以至于上第I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第1恒磨牙与第2双尖牙之间,称为完全的远中错颌关系。
第2类错拾包括2个分类,并各自有其亚类:(三)第3类错颌—近中错颌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颇或下牙弓处于近中位置,磨牙关系为近中关系。
在正中颌位时下颌前移1/4个磨牙或半个双尖牙的距离,即上第1恒磨牙的近中颊尖与下第1恒磨牙远中颊尖相对。
称为轻度的近中错颌关系。
若下颌向近中移位1/2个磨牙或1个双尖牙的距离,使上第I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第1、第2恒磨牙之间,则是完全的近中错颌关系。
第3类错颌的伴随症状可能有前牙的对颌或反颌。
以上就是“口腔正畸安氏分类法”的全部内容!温馨提示:整形有风险、选择医院、医生还需谨慎。
相关问题
相关文章
2021-02-05
2021-02-05
2021-02-10
2021-02-14
2021-02-14
202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