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不齐的原因(病因)——遗传因素 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是生物体的特性。
子代和亲代之间,在形态、构造、生理功能等方面有相似之处,这种现象叫遗传;亲代和子代之间,子代各个体之间,又有所差异,这种现象叫变异。
子代可获得两个亲体各不相同的遗传特征,同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就表现出错综复杂的遗传现象。
近20年以来,通过对遗传学的大量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牙齿不齐的病因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明确认识到遗传因素是导致牙齿不齐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来说,遗传因素通过两种途径形成牙齿不齐。
其一,可能表现在牙的大小与颌骨的大小之间遗传性的不协调,即牙量与骨量的不协调,导致牙拥挤或牙间隙;其二,可能表现在上下颌骨的大小或形状之间遗传性的不协调,导致牙齿的异常或颌骨位置关系的异常。
牙齿不齐的遗传因素,来源于种族演化和个体发育两个方面。
一、种族演化 牙齿不齐是随着人类的种族演化而发生、发展的。
据考古资料研究表明,80万~50万年前的古人类未发现牙齿不齐;10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出现轻微牙齿不齐;3千年前的河南殷墟人发现有较明显的牙齿不齐,其患病率可达20%以上。
而现代人普遍存在牙齿不齐,患病率接近被调查人口总数的50%。
由此可见,从古人到今人,牙齿不齐是从无到有,患病率是从低到高。
这种现象是人类在数十万年的演化过程中,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而导致咀嚼器官逐渐退化的结果。
牙齿不齐的发生和发展与种族演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根本原因在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其机制如下: (一)人类基本行动姿势的改变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原始人基本行动姿势由爬行逐渐变为直立行走,直立后身体重心改变,为了头部的前后平衡,支持头部的颈背肌逐渐减弱,颌骨亦逐渐退化缩小,颅骨因脑量的增大而逐渐扩大。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演化成了今天现代人的颅面外形。
(二)食物性状的改变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由于对火的认识和利用,食物由生到熟,由粗到细,由硬到软,食物性状不断发生改变,持续了数十万年。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咀嚼器官的功能日益减弱,咀嚼器官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功能刺激,于是逐渐退化缩小。
(三)咀嚼器官退化不平衡人类咀嚼器官的退化又是不平衡的,最先是肌肉,其次为颌骨,牙居最后。
其演化的结果,导致牙量大于骨量,颌骨容纳不下所有的牙齿,便出现牙拥挤畸形。
二、个体发育 在现代人中,从个体发育来看,只有少数人牙齿排列整齐,上下牙的咬合关系在正常范围内,而多数人则有不同的牙齿不齐,这与双亲的遗传有关。
双亲的牙齿不齐遗传给子女,子女的颌、面像父母,乃是咀嚼器官常见的遗传现象。
但有的子女并不完全像父母,这与变异和环境因素有关。
遗传特性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可以改变的,即环境能影响基因的表现。
在不同的条件下,遗传基因的表现强度和方式是不同的,牙齿不齐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
咀嚼器官以退化性性状的遗传占优势。
有的学者发现,若父母的上颌牙弓宽大,母亲的上颌牙弓狭窄,则子女的上颌牙弓多与母系相似。
反之,若父亲的上颌牙弓狭窄时,母亲的上颌牙弓宽大,则遗传表现与父亲相似。
也有的学者发现,若父母的一方或双方有小下颌发育者,小下颌的遗传则非常明显。
反之,遗传大下颌的趋势则非常小。
总之,遗传因素在牙颌畸形因素中所占的百分比最高。
常见的遗传性牙齿不齐有牙拥挤、牙间隙、上中切牙近中扭转,牙数目、形态、萌出时间异常,上颌或下颌前突、下颌后缩、牙弓狭窄和深覆河等。
遗传性牙齿不齐的矫治是比较困难的,应注意顺势矫治,矫治的时机越早越好。
在矫治完成后应加长保持时间,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牙齿不齐的原因(病因)-遗传因素”的全部内容!温馨提示:整形有风险、选择医院、医生还需谨慎。
相关问题
相关文章
2021-02-05
2021-02-05
2021-02-10
2021-02-14
2021-02-14
202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