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美领域,微整形注射美容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要想达到满意的注射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期,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细节处理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面部神经阻滞麻醉的技巧,为医疗专业人士提供干货分享。
在进行面部手术治疗时,有8条神经可供阻滞,根据手术范围,可以选择阻滞其中几条或全部8条神经。下面将详细介绍各神经的阻滞点和麻醉范围。
颏神经:注药1~2ml,牵开上嘴唇,在第2牙齿正下方的颏区有时可以触及此神经。麻醉范围包括嘴唇以下、两侧至颏面沟,下至额骨外缘。
眶下神经:穿刺点位于眼眶内侧缘垂直线,距眶外缘4~7mm处。左手食指放置眶外缘,受术者正视前方,操作者左手握5ml注射器,自鼻面沟内侧与鼻翼沟中间入针,于眶外缘4~7mm处刺及骨面,多可直接进入眶下孔,或在此点周边注药1~2ml。麻醉范围包括几乎全部鼻外壁、所有鼻尖、鼻中隔软骨基底端、全部上嘴唇及口裂两侧1~1.5mm,上眼睑内侧正下方的颊区,下眶部也有麻醉感。
鼻根神经:穿刺点位于鼻梁骨与鼻尖软骨交汇处,距鼻中心线6~9mm处。右手大拇指和无名指触及鼻中心线,感知鼻梁骨下方,在鼻梁骨中心线外约6~9mm处注药1~2ml。麻醉范围为鼻软骨背面和鼻尖的皮肤。
眶上神经束(眶上-滑轮上-滑轮下神经):眶上神经自眶上切迹发出。滑轮上神经沿同名血管走行,滑轮下神经在滑轮正下方穿出眶壁。先在到达眶上切迹前于肌肉注药1~2ml,再稍向内移动,注药1ml,较后将针管触及鼻梁骨注药1ml。麻醉范围包括从颞中心线或颞联合线至中心线的额部皮肤;上眼睑皮肤内侧约50%;中心线和上颞线之间的额顶端皮肤,向后达到两耳轮边缘所做垂直线之前的皮肤。
颧三叉神经:将左手食指放在眶下、两侧壁交汇处,颧三叉神经恰好位于指尖两侧约1.5cm直径的范围内,注药1~2ml。麻醉范围约为一个倒三角形,上界在眶外缘两侧1/3向外3cm,为等腰三角形的底;尖位于下颌前支较下部的正前方,约在颊中部;三角形的中心在颊较突出处。
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阻碍此神经时,入针点位于耳郭前2.5cm处,乙状切迹正中间。长注射针头接5ml注射器,塑料片状穿过针头作为长度标识,自乙状切迹垂直刺入至翼板,塑料片状随针头进入而后退。拔出针头接近皮肤表面,在第快速穿刺方向向后约倾斜10°~15°改变入针方向,停在触及翼板的同一入针深度回抽,无血注药3~4ml。麻醉范围包括外耳道下1/3及耳后下方皮肤,肤,从耳郭向下发下颌角,约3~4cm。
耳大神经:其阻碍点约在耳道正下方6.5cm胸锁乳突肌中心线上。在肌肉的浅筋膜表面注药2~3ml。麻醉范围包括颊区大部分(向下发下颌外缘以下,向后与耳大神经阻碍区相接,接,向前与眶唇麻醉区相接),端及耳颞发际线区。
神经阻滞3~5分钟后,阻碍区产生麻醉效果,可维持麻醉效果3.5小时。注射局麻药时的疼痛与局麻药的温度、PH、药品成分、注药速率和注药次数等因素相关。操作过程中前几类因素可人为控制,而如何降低注射次数则存在一定的难度。了解解剖学和操作轻柔是决定阻滞效果的关键。
注意事项:注药前确保回抽无血,在阻滞三叉神经第3支时回抽无血尤为重要,因为上颌血管紧邻此神经走行。在开展多条神经部阻滞时,为防止局部麻醉药超过限量,可分位置依次阻滞,避免在短时间内注射过多局部麻醉药。
声明:本文所有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搜索或品牌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解释权归品牌方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以上就是“详解面部神经阻滞麻醉技巧,医美专业人士必读”的全部内容!温馨提示:整形有风险、选择医院、医生还需谨慎。
相关问题
相关文章
2021-08-09
2021-08-12
2021-08-22
2021-09-16
2021-09-24
2021-10-27